线上管理,余思袅袅
时间:2020-03-28 10:43 作者:李倩文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编者按:这个春节,疫情防控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这是一次全民战役,上战场的是医护人员,而坚守后方的还有一位位教师。班级学生健康信息统计、学生心理调适和疏导、停课不停学的提前准备……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史上最闲”的假期可能是每个老师最忙碌的假期。为早日战胜疫情,我们推出“战‘疫’中的美丽教师”系列,展现七中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
致敬“战‘疫’中的美丽教师”之六十———线上教学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
一场疫情让国家乃至国际,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挑战是始料未及,应对并非措手不及。三月了了,四月将近,于教育界而言,特殊的“假期”仍未结束,但教育教学从未停止。线上教学的应用与推行,是目前形势下多数学校的首选与必选。在这长达数月的线上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本文欲从班主任身份,以合肥七中的线上教学实践为例,作一浅显的工作体验与经验分享。
哲学有云:新事物的发展是艰难缓慢的。这是由于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具有出自本能的排斥,比起学习新事物,大多数人更喜欢约定俗成与掌控感。相信很多班级,在线上教学推行之初,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对于网络教学以及各种软件运用的排斥。眼睛受不了啦,系统崩溃啦、软件bug啦,来自各方面的吐槽,缤纷多彩,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巨大。
合肥七中作为安徽省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在网络教学的推行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得益于这样的先进网络运用理念,七中在此次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推进,一直走在教育需求与要求之前。早在二月初,针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学校就着手于网络直播课的各方面准备工作。精选授课老师、学科组合力备课、召开班主任线上会议、录制班会视频进行家长与学生动员……在第一次线上直播课开始之前,从学校到年级再到各班级,各个层面基本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工作,难能可贵。
有感于学校的走在前列与积极推动,个人觉得对于线上教学诸多模式的尝试,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是内心认可,不要排斥,要勇于接受,更要乐于运用。因为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家长学生的纽带,在线上教学的动员与督促工作方面,如果你自身都无法与学校保持步调一致,甚至落后于学校安排,那么家长与学生就更不可能配合你的线上管理,只会给你的工作带来无限麻烦。动员,应对的是大多数学生家庭;督促,应对的少部分学生家庭。前有走心动员,后有耐心督促,整个班级,基本就在掌控之中了。
持续较长时间的线上教学是特殊期间的特殊之举,既然特殊,就是不具有普及性,因为确实有其弊端。相信这段时间辛苦于线上管理的班主任深谙其弊端所在——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可掌控性。或许他听课时长够了,但不知道他是不是认真听课;或许他作业提交了,但你不知道他是不是认真做的,甚至是自己做的。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让学生抱着手机上网课,就好比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不少班主任都不敢往深处想,想多了,晚上睡不着。
对于这种学情,很难有一步到位的解决办法。所以线上管理这段时间,我一直坚持的策略就是以身作则,做好你力所能及的事,并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甚至说是感化。其实在家学习或者工作,确实让人很容易懈怠,不要说学生,就是成人,都会不自觉地放松。所以我经常会把在家中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的过程和体验,在线上班会上分享给学生和家长,这首先是情感共鸣,然后就会形成正向影响。 比如,“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有时候批改作业因为家庭琐事耽误了,那么晚上就算熬夜到两三点也要改完;“言必行,行必果”,说好下次班会课会分享一周上课时长统计,结果班会时间与线上测试时间碰上了,那么就等到测试后补上班会;“做事形成原则性,规律性”,每天早晨查签到,中午发布本学科的作业要求并评价前一天的作业完成情况,晚上发布所有学科的作业要求并和部分表现一般的同学或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夜里批改本学科的作业,保证学生听课前收到昨天的作业反馈;每次测试后及时点名表扬优秀生,不点名激励后进生;每周一次主题明确的线上班会课……以上工作,在线上教学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坚持,不曾缺漏,切身体会,挺不容易,而这份不容易,学生和家长都是看在眼里,那就可以成为家长督促孩子的有力例证,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会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信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平等交流,而情感共鸣是前提。
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
与家长的交流互动
如前文所言,线上教学是当前形势下的特殊选择,虽然在学生管理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运用,也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目前班主任工作重点,一是学生的上课听课状况,二是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在万朋的空课平台技术支持下,我校的的直播课程可以记录学生是否听课,以及听课时长;科大讯飞的畅言作业平台可以进行打分评价,统计未交、迟交学生名单,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支持,都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力抓手。
数据每天都在更新,所以时时关注,及时反馈是数据处理的关键要点。在群体中得到关注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在一天的课程中,或者一次作业中,学生表现得好,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表现得不好,他或许不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更不希望失去老师的关注。所以给优秀生以鼓励,给懈怠生以警醒,大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可能性。
在数据运用中,方式方法很重要。数据只是工具,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规避不良学习习惯的工具,它不是证据,用来抓到懈怠生不认真听课,不及时交作业以用来大肆批驳的证据。所以,在日常的数据评价下,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数据公布,在家长群,学生群和班会课进行全方位,有理有据的表彰,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主动性,自觉性强的同学的学习魅力,由此产生紧张感和紧迫性,从而形成榜样效应。而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的懈怠生,多进行群里不点名批评,予三分警醒,留三分薄面,情节严重者,再作私聊处理。不烦不躁,时间一长,自能春风化雨,滴水穿石。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了全日制模式,但是疫情终将过去,这种教学模式也会结束。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是,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只是疫情下教学应对的缓兵之计吗?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大数据运用日益重要的教育背景下,此次线上教学的教育需要,或许应当成为我们教育观念转变与进化的内在驱动力,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班级群及时反馈
大数据下的作业分析
(李倩文撰稿 唐丽霞统稿 张永剑审核)
- 上一篇 : 分享交流聚智慧 尽心尽责促提升
- 下一篇 : 停课不停研——向名师学习,云端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