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科技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时间:2019-09-06 10:19 作者:刘丽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次
——合肥七中科技特色教育扬帆起航
扎根庐州新校起,深耕杏坛育英才。2014年9月,合肥七中紧扣时代脉搏,依托合肥市“人才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迁址高新区,开启新征程。五年以来,坐拥高新科技的区位优势,传承老校丰厚的教育底蕴,融合新校浓郁的现代气息,办学平稳有序、优质高效,以实际行动回馈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回应社会、家长的需求、期盼,业已成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优、辐射性强、社会认可度高的省级一流示范高中。
2019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顶层设计,定位科技特色的文化核心
站在2019年新学年的起点上,合肥七中如何进一步顺应新形势,寻求新的发展高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在全市年中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合肥市面对新高考改革即将带来的新挑战,通过加大投入、调整布局、提高质量等举措,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工作逐步推进。目前,城区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步伐坚定。比如,合肥七中依托高新区科技资源,科技创新教育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王杰才局长的点赞给了合肥七中上下莫大的鼓舞。校领导班子认真谋划,面向全体教职工广泛发动,新的学年,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办学方面将会推出一系列举措。
积极谋划,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开学伊始,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杨开仁校长深刻地分析了学校独特的科技优势,鲜明地提出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智慧校园所有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依托区位优势,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办学条件已经成熟。有了科技教育的思想,校园内,科技气韵洋溢,师生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立足新的发展定位,合肥七中继续以建立“常规+特色”的学校,拥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培养“优秀+特长”的学生“3+”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常规教育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创设学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和舞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艺术、动手能力、国际视野等能力,走出一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为特色的办学之路。
合理建构,整合科技特色的教育资源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杨开仁校长强调,学校将发挥各方面力量,做实科技特色,努力为学生创新发展打开一扇窗。合肥七中毗邻中科大先研院、中科大高新校区、中科院创新研究院、科大讯飞、电子三十八所新区、合肥科技馆新馆等高等院校及高科技企业,浓郁的科教氛围奠定了学校卓越的环境品位。紧紧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中科院创新研究院等得天独厚的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寻求科技教育人才和培养技术支持。
9月1日开学典礼上,合肥七中举行了科技创新教育首席顾问聘任仪式。杨开仁校长向安徽省青年科协执行会长、合肥市科协副主席、科大讯飞总裁助理、民族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建设者方明教授颁发科技创新教育首席顾问聘任证书。方明教授寄语七中学子:生活在最美的时代,同学们要文理融合,兼收并蓄,永远保持对科学的热情,在最好的时代绽放最美的青春。下一步学校将组建科技教育首席顾问团队,行之有效地开展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也意味着合肥七中特色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新学年再启航。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任何资源都有其不同意义的教育性,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资源不能信手拈来,需要整合提取,独特切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合理建构,以组建科学教育团队为契机,开展师资培训、考察学习、科技节等常态化科普活动;以家委会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家长送教、社会实践等科普小组活动;以区域资源为平台,对接国家量子研究中心、科大讯飞、中国声谷、佳讯科技、赛维智能、中盛溯源、慧动机器人等科技资源单位,建立校外科普教育基地。从课程、竞赛、活动三个纬度,继续完善“七雅”课程、桃蹊大讲堂、科技专题讲座、科学家面对面等学校特色活动,实现科技教育课程化、体验化、创新化。
科学设置课程,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是落实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考量科技教育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指标,真正的科学教育或特色教育应该立足课程。科学家的名人效以及相应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方法与养成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打通高校与中学的上下节点,让高校师资直接与高中学生对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根据高校理想人才要求,积极培养“有系统知识体系”、“会学习、会思考,学习效率高”、“认真、勤奋,专注、严谨,抗挫、坚韧,对科学有执著追求、勇于开拓的精神”的学生,帮助每一个有科技梦想的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奠定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
学校合理建构七雅课程文化,将科技特色普及化,确保科技课程校本化和科技社团正常化。目前,学校已将学生喜闻乐见的“3D打印”、“无人机及航模”、”计算机编程开发”、“智能机器人”纳入科学课教程,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对高一学生的课程安排,采取行政教学班和周三下午走班选课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常规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准备在新高一年级所有班级开设有科技普及课,由专业科技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编程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基础普及知识。对科技创新班增开两节科技研究课,由专业科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培训。同时,开设科技兴趣社团课,组织学生走进高新科技企业亲自动手操作,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科技节,鼓励学生多看央视科普专栏,撰写科技小论文,做科技小制作、理化生拓展实验,参与各种科技比赛,申请科技发明专利。
科技点亮未来,教育成就人生。合肥七中不仅努力在“常规+特色”上求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为即将开始的新高考改革做准备。目前,学校在分层走班教学、选课走班的班级编排、选课走班课表编排等方面进行尝试和研究,提前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
今后,学校将把“全员、全面、全程”作为开展科技特色教育的基本思路;把“借力、给力、发力”作为突破科技特色教育瓶颈的主要途径;始终以“务实、开拓”的实干精神和“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躬行学校科技特色教育,进而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刘丽撰稿 王惠摄像 办公室刘丽统稿)
- 上一篇 : 卫生健康见行动 食品安全记心中
- 下一篇 : 关注心灵,启迪成长